學員A(第一次來,乳癌,手術、化療後):在罹癌到治療後的過程都不太一樣,覺得自己需要持續的學習。

 

執行長:生病跟心結有關,聽許醫師的CD裡面有沒有概念是共鳴或是有幫助的。

學員A:罹患婦科方面的疾病,跟感情、婚姻有關係。我去檢視我生活的經驗,我覺得我的癥結是跟媽媽的關係,我覺得他重錢不重人。媽媽跟弟弟住,弟弟離婚了。

父親五十九歲就去世了,我跟父親的關係很好。從小我要買什麼媽媽都不買給我,但都會買給其他的兄弟姊妹。父親去世之後,內心的衝擊很大,從小備受呵護的女兒到扛起一個家,媽媽因為玩股票輸很多錢,弟弟小孩的錢都是我在出。

 

執行長:探討媽媽是這樣的一個人,會了解自己為什麼會用這樣的觀點看媽媽。我們的生活裡面發生的每一件事情,都跟我們的看法會有關係,我覺得大弟是弱者,我幫他小孩出補習費。在每一個決定之前都會有一個看法,我們都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,如果看到的情況不是應該發生的現象,所以會產生痛苦的情緒。為什麼大姊可以遠在天邊,小弟可以置身事外。雖然願意出錢照顧家庭,但內心不會平衡,乳癌就是經年累月的覺得不平衡,而想要讓自己平衡。內心覺得沒有辦法改變,覺得無能為力、無力感。既然還讓自己病了。

 

學員A:不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嗎?即便沒有結婚的人也都負擔著壓力,為什麼我承擔不來。

 

執行長:你這句話就有很大的打擊,你認為所要做的應該要做到,我們不自覺得要求自己,做自己覺得應該要做的事情,覺得為什麼別人做的到我做不到,就是在自責了,為什麼我要承擔為什麼我要生病。乳癌通常都是非常自我要求的人,所以他會生病。

 

學員A:其實我是蠻懶惰的人,先生在南部工作,小孩子也在念大學了。

 

執行長:我是懶惰的人,但我不能懶惰就是內心的不平衡。我們就是在探討為什麼要生病,因人而異,為什麼有人承擔不會生病,有人會生病。因為我們在探討妳是怎麼看待事情的,怎麼看待跟家人的關係,當你選擇一些想法,認為這是應該的,想偷懶就會感到不安,比較會自我要求的個性就會跑出來。沒有放過自己。

 

學員A:我要安排好每一天,每天的日子密密麻麻後來看到都覺得很可怕。職場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這些也都是我的心結。我在職場上花很多時間,下班時看到別人還沒有下班,我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耐操。

 

執行長:他是很自我要求的人,有一定的標準,什麼樣是對的什麼樣是錯的,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。但還是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。你只會跟一些做的到的人比較。

 

學員A:我覺得某種形象是我達不到的,我很羨慕學問做得非常好的人。那些是我很羨慕的形象。有些是我達不到的,生了這場病又覺得達不到又如何。

 

執行長:生病是想表達,不想要再追求了

 

學員A:當我疾病都好後,反而開始不敢做夢了,當我想要做甚麼事情,都會害怕自己的身體受不了。

 

執行長:重點差別在哪裡?不是生病之後就不能追求夢想,還是自我要求嚴苛的看待自己,還是你去做你想做會很開心的事情,當我們的心態轉變的時候,身體才會真正的轉變。不是過多的追求與操勞讓我們生病,這都是心態。

 

學員A:這十年來都被壓抑在這些壓力下。我也會希望對周圍的人有益、負責,在研究上累積了一些東西。有機會當主管但是沒有去做。我覺得負責是對我所愛的人有好的關係我就滿意了。

 

執行長:你盡力去做到你覺得你該做的事情,盡責就很有成就感。盡責,盡到甚麼樣的責任才是有負責?有些人已經累到沒有辦法盡責任還是要求自己要盡責。而忽略到自己的需要。

 

學員A:我媽媽是比較強者,我爸爸是委屈求全。透過父母的互動關係,相反的我對丈夫給予最大的自由。

 

學員C(乳癌):聽起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我修養沒有那麼好。在小學教書也沒有那麼好,我會要求學生乖一點,所以搞的師生間的關係不好。在家裡我也是盡量的寵先生跟孩子。我很羨慕能夠大聲罵人的人,我都是冷戰。我都不講。

 

執行長:有沒有開始做表達,我們要練習,在為表達負責。

 

學員C:我念先生很久,先生也都沒有反應,沒有回應,讓我更生氣。也不知道他很羞愧還是其他的情緒。

 

執行長:我們也在探討,情緒是自己出來的還是對方給的。我們都還在處理別人的焦點。

 

學員C:媽媽很不尊重爸爸,即使爸爸走了很多年,媽媽還是會念爸爸。

 

執行長:尊重的感覺很重要,內在的感覺是我要被尊重。長大之後在彌補的階段,如果渴望尊重是要別人做什麼那就蠻麻煩的,我們是要面對自己沒有受到尊重的感覺而痛,或著別人也做了,但沒有符合我們的期待。

 

學員D:我太太會認為:你應該知道,但男人是你不講我怎麼會知道。其實只要直接講就好了。我會常常跟他講你要直接跟我講。不講我就不管了。沉默或是離開。

 

執行長:碰到這樣的情況,是我們需要表達,表達是安全的,我們會害怕別人怎麼看我。

 

學員C:我很少表達,尤其是跟婆家相處的那一塊。我很羨慕我同學,他說老人家是需要教育的,她就會罵她的公婆。但我就會比較壓抑,維持表面的和諧。

學員C:我覺得我很愛我的女兒,但是他就會講話傷我。他心地很好,但好勝心很強,比我還強好幾倍。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多好,但很喜歡幫別人排解糾紛。很會處理別人的事情。

 

執行長:關鍵在要求裡面。我看到你女兒,我覺得你的女兒是很棒的人,他是有他的特質跟潛力。性向上的問題呢?因為你不接受,所以他會跟你有很大的抗爭。他知道他要找一個女朋友,你無法接受

 

學員C:很難接受

 

執行長:他其實很愛你,很在乎你,但這性向是無法改變的,你的女兒不是在對抗你,是不知道怎麼跟你相處。

 

學員C:他們可能都武裝起來了。

執行長:媽媽現在都在思考我要怎麼跟你們重新互動,我之前認為我沒有把小孩帶好是我的錯,我不是要求你們,我是在學習要怎麼跟你們互動。你也是很難表達的人。所以情緒情感是壓抑的。一說出口就是指導性的語言。老師對家人指導性的語言太多了。表達不管發生任何事情,都會陪伴在身邊。孩子在心路歷程裡面有他的階段,我們在身旁只能繼續愛他,願意接受。孩子也在嘗試也在實驗。有他們的步驟需要經驗的過程。我們也是這樣走來了,多一點情感性的語言,表達對他們的愛,也表達對生命的無助。你要讓身體越來越健康一定要讓情感流動,(對學員A:你在媽媽面前也要不知所措,跟媽媽討愛。)跟家人之間要更軟弱,更無能。不想見公婆就不去。就算你跟他們頂嘴都沒有錯。當你自然了心情也都會不一樣。情緒沒有紓解出來就一直放在身體裡面,表達了身體就流動了,在身體裡面亂竄。要得癌症的時候身體是有預兆的。除非忙到沒有留意自己的反應。回去跟你的小孩與先生做這一件事情,讓你心裡有感動的感覺就對了。你一定會好起來。不管你的性向怎麼樣都可以接受。

 

 

學員F:一直聽許醫師的演講,一天可以聽六個小時,有一些感覺,前天在去檢查的時候指數又上升了,心境上的感覺是:我一直在努力,但信心破功了。現在需要去突破了。

 

執行長:當你告訴自己不要把焦點放在生病上,你的焦點就會在生病上。你聽了六個小時你聽了些什麼?聽到些什麼?

學員F:敞開與接受。

 

執行長:你有甚麼狀況是無法敞開,無法接受的。假如指數跟情緒有關,你的情緒怎麼了,你在擔憂甚麼事情,有甚麼事情讓你不高興。

 

學員F:平常還是會管兒子,但還是會找到相處的樂趣。看到房子亂內心還是會有情緒。

 

執行長:你心裡面還是掛念著,有沒有可能用不同的心態與標準看自己的小孩。看到小孩的幽默,我希望房間是整齊的。

 

學員F:在整理方面我偶爾會去問,我也會希望像老師講的那樣,會跟先生講先陪我看電視,幫我按摩,我會跟先生討愛,我之前會覺得我是大人了不能講這些,但現在會開始講了。現在需要突破內心的障礙,學著去接受身體裡面指數的上升,去做西醫的治療。你接受不是無奈的接受,是快樂的接受。

 

執行長:這又是壓力了,如果不快樂怎麼辦?拿出快樂的情緒?如果還是要求自己去面對,但快樂的感覺就是上不來,這就是緊張了,我先接受我看到指數我很害怕,我先接受自己內在的感覺、負面的情緒。這個時候只允許自己接受正面的情緒,假如不快樂身體會有影響。

學員F:我前幾天也夢到有壞人來,我大喊救命阿

 

執行長:你有很多情緒沒有表達的,我們都認為負面的情緒不好,為什麼我要那麼計較,我要支持我先生,我們充滿很多的自我要求,心裡面的感覺是我不想要再這個樣子,但頭腦還是告訴自己否則怎麼辦。婆婆也生病,先生都照顧婆婆內心的指數怎麼下降。

表達是安全的,表達負面的情緒是安全的。也不是鼓勵只表達負面的情緒,這個負面情緒發洩完之後,也來探討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負面情緒,這個過程過了之後,會自然而然的輕鬆,了解為什麼。

學員F:我也是自體免疫系統在攻擊自己


執行長:明明是別人不對,但就是覺得自己的修養不夠好,所以一直攻擊自己。告訴自己表達是安全的。你必須去表達內心的憤怒。

 

學員G:我女兒也是同性戀,一開始很難接受,他不敢跟我承認,我也不想去面對,後來我看到一篇報導,你需要勇敢去面對才能夠跟小孩相處,後來我們就相處的很好,你會去接受,不管他的性向怎麼樣,這個家永遠是你的避風港。不管你愛男生愛女生,都會受到挫折。這是他的成長過程,每個人面對感情不是我們能掌控的,他會去碰去跌倒才會知道怎麼站的起來。

 

執行長:現在許醫師在星期一晚上在講心靈的本質,就談到性向與性的問題。

疾病帶著迫切需要面對的聲明,指是有沒有解讀他。要進一步的去了解這個東西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賽斯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